電話:0312-5015066
傳真:0312-5016066
經理:18803228807
銷售:13103120567 銷售:13633222677
地址:保定市北二環路5699號大學科技園7B-20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9日發布《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白皮書指出:
——堅持綠色低碳。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能源轉型是關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著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把能源轉型作為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目標。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充分用好一克煤、一滴油、一度電,不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綠色低碳為導向,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以非化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
——堅持立足國情。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立足國內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補足能源儲備調節短板,發揮化石能源兜底保障作用,有效應對能源安全風險挑戰。
促進可再生能源消費。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制度,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設定年度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目標,并監測評價其完成情況。建立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制度,將綠色電力證書作為用能單位消費綠色電力的唯一憑證和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將綠電消費作為評價、認證和標識綠色產品的重要依據和內容,鼓勵全社會優先使用綠色能源和采購綠色產品服務,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形成低碳零碳的能源消費模式。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3年杭州亞運會均實現100%使用綠色電力。
推動非化石能源高質量發展
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必然要求,是發展綠色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推動風電、光伏發電躍升發展。中國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風電、光伏發電成為清潔能源的主力軍。有序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以庫布其、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沙漠為重點,規劃建設4.5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群化發展,累計裝機規模達3728萬千瓦。積極推進分布式新能源發展,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千家萬戶沐光行動”,推廣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牧光互補等“光伏+農業”新模式,打開了農村新能源發展的廣闊空間。截至2023年底,中國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分別達4.41億千瓦、6.09億千瓦,合計較10年前增長了10倍。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2.5億千瓦,占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40%以上。
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是互補、替代關系,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也要發揮好傳統能源支撐和兜底保障作用,推動新能源和傳統能源協同發展。
推動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協同發展。推動傳統能源產業向綜合能源系統轉型,在資源富集地穩步實施風光水(儲)一體化、風光火(儲)一體化建設。在煤礦工業場地、采煤沉陷區、電廠閑置空地、油氣礦區等區域建設新能源發電項目,通過開發海上風電為油氣平臺提供綠色電力,為傳統能源生產開發、加工轉換提供清潔用能。
加快能源轉型科技創新
瞄準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加強科技攻關,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及產業,推動傳統能源產業綠色轉型發展。
大力發展綠色能源技術。建成完備的風電、光伏全產業鏈研發設計和集成制造體系,高效晶體硅、鈣鈦礦等光伏電池技術轉換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量產先進晶體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超過25%。陸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突破10兆瓦,單機18兆瓦的海上風電機組順利下線。水電設計、施工、設備制造全產業鏈體系全球領先,世界最大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已在白鶴灘水電站投運。全面掌握“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等大型三代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第四代核電技術,“玲龍一號”小型壓水堆示范工程開工建設。智能電網技術處于世界前列,建成柔性直流輸電等標志性工程。新型儲能和氫能技術加快發展。